虽然不熟,但也认识。
谢北河笑道:“我有个侄子,你应该也认识,名唤迦南,正在南天学院读书。届时你可将文稿交给迦南,由他寄回来。此外,平时若是遇到麻烦,也可找迦南帮忙处理一二。”
谢北河神情一肃,与南奕低声商讨起来。
包括昨日岁考,三位监考官固然是全程待在教室内,没与外人交流。但他们的随行文吏,要负责联系安排考生晚餐等事宜,会在外走动。
虽然单期报纸在南山县内的市场余量,已经不大。但在其他县城,还有着非常广大的市场。
再往后卖,就是纯利润了。
对此,南奕只能说,承平日久,吏治僵化,懂的都懂。
“那好吧。”谢北河倒也不强求,转而又道,“不过南郎,伱回老家之前,可得先再给点后续文稿才行。”
但这时,有客登门。
眼瞅着诸事已定,南奕转身便欲回学舍寝所,将《大离双龙传》的第四、第五章写出来。
《明报》眼下,已然是在南山县站稳了脚跟,除去按期刊印后续内容外,剩下的无非就是往外拓展市场。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得是建立在报纸有人愿意买的基础上。如果无人问津,只怕是连印模成本都赚不回来。
这也难怪谢北河,在估量出《大离双龙传》的惊人潜力后,毅然决定自起炉灶,创办《明报》。
不过整个楚郡统一阅卷,成绩出不来这么快。
“那我以后文稿,是写信给你寄来?”
南山学舍的讲师朱献,执教多年,桃李满南山,身份倒是足够。但如果南奕拿不下岁考第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