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因为货币流通性不足,实行钱币和实物并行的双轨制。
比如南方的丝织业发达,征收赋税的时候,缴纳粮食不如缴纳丝织品方便易行,于是朝廷开恩,允许百姓直接交纳丝织品。
那些税吏就先把丝织品换算成钱,然后再把钱换算成应当缴纳的粮食。
丝织品换算成钱的时候刮一笔,钱换算成粮食的时候再刮一笔。
官员们都很愉快,这是善政啊!
慢慢的,库房里攒了一堆用不到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朝廷也很为难。于是朝廷想了想,得,我再把这些东西折算成工资发下去,不就好了?
官员们这时候就很懵逼,这尼玛啊!
裴元身为正六品官员,年俸是一百二十石粮食。
这一百二十石粮食仔细拆分后,本色俸为六十六石,折色俸为五十四石。
本色俸的六十六石可以实际领米十二石,折银俸四十五石,折绢俸九石。折色俸的五十四石,其中折布俸为二十七石,折钞俸为二十七石。
大明宝钞因为朝廷的肆意印刷,疯狂的贬值,正德年间已经毫无流通价值,折钞俸这二十七石基本上等于喂了狗。
折绢俸的九石和折布俸的二十七石,实际价值不到账面数字的十分之一。
折银俸的四十五石,才是真正能按七钱一石计算的粮食。
要是按这么算,裴元就亏麻了。
若非锦衣卫属于强力部门,暗地里一直是足粮俸,裴元的债务帝国早就崩溃了。
韩千户差借裴元,直接补给六两纹银,这就相当大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