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们”发一次红利,每股可拿到12两5钱银子。这样的红利,让购买者顾不上冷静地思考。于是面值约60两银子的股票很快突破1000两一股的大关,麦边迅速聚敛了大笔钱财。
其余橡胶公司也如法炮制,汇通洋行的韦推和嘉道理照法每个季度给股东发放红利,一股7两5钱银子。他们吹嘘的本领更高,声称自己经营的薛纳王公司出产的橡胶质量比蓝格志公司更好,吹到最后,竟然后来者居上,股价超过了蓝格志。
白克尔父子开设的祥茂洋行在股票发行前夕,先购买报纸版面,大肆吹嘘股票价廉利厚,开市当天,收买大批流氓到汇丰银行门口冒充顾客,抢购股票,“人声鼎沸,水泄不通,为了抢购股票,竟然还有人上演全武行,于是汇丰银行被迫关门,叫来巡捕,暂停营业。”祥茂洋行宣称,认股者意外踊跃,额定殷本严重不足,只能酌情减少,认购不足百股者,可保留20%的股票,认购1100至500股者,可保留10%的股票,余款退还。这样一来,他们的股票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
1910年3、4月问,上海橡胶股票的最高股价不断被刷新,不过现银交易已经为数不多,大多是空盘交易。麦边见股市泡沫即将破灭,就在7月间,卷起全部款项,人间蒸发了。
20世纪初的上海,中国传统的金融机构,钱庄、银号、票号(以下统一称为钱庄)在上海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数量众多,其中以源丰润和义善源实力最为雄厚。它们是上海银钱业的领袖,与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同为维持清朝金融稳定的擎天之柱。不过相对于财大气粗的外国银行而言,起初本土钱庄的资本额相当有限,注册资本“无过五万,少则二万余”。本土钱庄主要是为中国企业和商人提供汇兑业务,并发行庄票,接收存款,发放贷款。上海钱庄发展之快,主要表现在业务量的增大上。1858年,上海只有8—10家规模稍大的钱庄,账面资金不过3—5万两,可是到了1907年,单单福康钱庄吸纳的存款就有817069两。
钱庄介入橡胶股票投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情况比较普遍,钱庄向投机者提供贷款,除了信用贷款之外,他们还接受实物贷款,实际上是让投机者用已经购得的橡胶股票作抵押,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