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李隐入京平乱,除了保全玄策军之外,更因他收到了一封密信……
那封密信来自上将军崔璟,信中令柴廷静待时机,并向柴廷揭露了先太子之死的真相。
而在这场行动前,柴廷向名单之外的玄策军部将揭露了这个真相——至此,众人方知,京中那位即将登基的仁者,是玄策府真正的仇人。
崔璟行事皆与李岁宁互通,李岁宁于太原北行之前,将一切事务交予了老师,其中便包括肖旻、长孙氏、柴廷等人的真正立场。
褚太傅与骆观临联手设局,骆观临便也知晓了柴廷的特殊之处,先前二人便曾暗中有过书信往来,这场血洗夺权之变,是骆观临与柴廷早就定下的计划。
为了尽可能地缩小动荡范围,一举拔除李隐的心腹势在必行。
血洗之后,柴廷便立刻在军中传开了“女帝尚在人世,荣王背负弑君罪名”的真相,加以玄策军武力震慑,顺利控制住了十万大军。
那十万大军未必能全部听从柴廷号令,即刻攻伐李隐,但今日那封《讨李隐百罪书》三日后便会传入岐州,届时天下人心震动,即便只是迫于形势,这支昔日曾听从女帝的大军也务必重新端正立场!
他们在柴廷的率领下,将会成为一把利剑,阻断李隐来日离京逃归剑南道的后路。
若说太庙中揭露李隐百罪,唯褚太傅可为。与柴廷联手一夕之间重夺十万大军兵权,则唯骆观临可为。
唯有潜伏在李隐身边多时,得李隐信重,一路随李隐率兵打入京城的他,才能精确无误地整理出那一封长长的名单。
“原来先生之手段才能,远胜本王所见!”李隐再次笑起来,眼底却一片森寒:“先生煞费苦心取信本王,取信本王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一刀又一刀,还真是叫人防不胜防!”
泄露吐蕃犯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