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
至此,京师易主几乎已成定局,若此时出兵,必然无关道德,更无关忠诚,而只出于一个政治目的动机——趁乱入主京师!
这是一个庞大的诱惑,皇权咫尺可望,骆观临也一度心动,可他很快冷静下来……
因为节使带走了大半兵力,并仍在陆续调兵去往北境,此时洛阳可以调用的兵力不多,若将分散驻守在各处的兵力召集而来,便会让初才平定的各州陷入空守,而一旦失去了兵力威慑,那些尚且没有养出忠诚觉悟的人,定会借机起事……一个不慎,便会让节使辛辛苦苦平定的局面再次重归动荡,使无数百姓再次陷入煎熬流离。
而即便如此,没有节使亲自坐镇领兵,他们赶赴京师对上卞军,也绝无轻松稳赢的可能。
同时,荣王绝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顺利谋夺京师,即便他们击退了卞军,下一刻荣王必然便会举兵“清君侧”,到那时,战疲的他们,对上荣王大军,便只能落得一个任人宰割作为收场。
所以,荣王在向天子设局之际,也早已将他们节使谋算了进去,卞春梁亦只是荣王的一颗棋子——荣王最乐意看到的是这三者互相厮杀,最大程度地消耗彼此。
在这场厮杀中,京师既是诱饵,也是屠场,而荣王是静立于场外的收割者。
史书之上,也已无数次为缺乏耐心与定性的野心者写明了悲惨的结局。
如今在骆观临看来,他的主公有经世之才,该是傲立的参天树,而非如昙花匆匆一现。
故而,在常岁宁的回信送达洛阳之前,骆观临决意不入此局。
但面对京师的传书,骆观临也并未打算就此无视。
“荣王殿下如此费心设局,我等若什么都不做,岂不白费设局者一番心意——”骆观临拿有来有往的语气道:“传书京师,京畿大势已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