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赵朔这事,也没有丝毫抵触心理。
的确,金国对耶律楚材一家不薄。
但是,赵朔更加不薄啊!
为了耶律楚材,放弃了屠戮中都,这是铁板钉钉要上史书的节奏!
耶律楚材虽然是契丹人,却不会写契丹文字,倒是对汉字和儒家经义非常精通,平时交往的也是有名的儒士。说穿了,抛开血缘不算,他就是标标准准的儒生一名。
千古留名,对他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按照儒家的道德观念来看,“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在没有赵朔穿越的历史线上,耶律楚材不愿意改姓,是因为金国朝廷对他的恩德。什么?宰相?蒙古朝廷里面,军务远大于政务,他那个宰相其实也不怎么值钱。
赵朔却是一见面,就真的以“国士”相待。
耶律楚材怎能不以国士相报?
再说直白一点,以后耶律楚材对赵朔有一点不忠,天下的吐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耶律楚材的效忠确实不是口头敷衍,他迅速举荐了十几名内政人才,帮赵朔稳定了中都秩序。
很快,这次中都之战的收获统计出来了。
金二十万三千四百两。
银八十七万六千八百两。
钱两百六十八万七千四百贯。
各种布帛三百四十七万八千匹。
粮六十八万七千石。
普通铁甲八万七千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