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身家性命不保,先帝的改革大业亦将付之东流!”
大行皇帝的葬礼还没举行,天授帝便匆忙召集群臣,商议京城防守事宜。
形势可谓危急。
刘无忌在江夏起兵后,各地响应“靖难”者数不胜数。
蓑衣卫情报显示,河南、山东一些州县的兵马调动频繁,有些军队已经开始向天心城进发。更要命的是,叛军一路南下,畅通无阻。
截止九月初,闽浙、两广、湖南、云贵、四川继续对朝廷保持忠诚,上书谴责刘无忌恶行,积极维护新政。
其余各省,要么加入刘无忌的靖难大业,要么作壁上观,对京城发出的勤王诏令置若罔闻。
京畿周边几个州县的驻军,早早就被康光绪抽调回京。
户部截留了发往河南、山东的兵饷粮米,计划运往辽东加强防御的数百门火炮在吴淞口被截留,逆流而上,运抵京师,布置在了天心城各城门,加强京城防御。
陆军元帅邓天培捧着一封刚收到的情报,向天授皇帝汇报:
“襄阳汇集各方援兵八万三千余人,主要为湘军、川军和江西兵马,闽浙两广两万援军预计五日后抵达,另外,安南总督亲率三千象兵刚过镇南关····”
天授皇帝击掌称赞:“疾风知劲草,板荡显忠臣!父皇在世时便说乔文龙是个忠臣。让他镇守安南!”
康光绪点头道:“乔阁老当年在萨尔浒战场不动如山,阵斩奴酋阿敏,乔总督大有其叔父风范啊!”
群臣跟着纷纷附和,文官们这些天绷紧的神经终于稍稍松懈,皇极殿上洋溢着欢快的氛围。
女皇打断道:“琉球和朝鲜呢?”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