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酌中志》中记载:因为高淮乱辽,少壮强勇之夫,亡入建州什四五。
如果说当包衣奴才是这个时代辽东汉人的主流,也是努尔哈赤口中所谓的天命,那么,刘招孙就要逆天改命!
距离长枪兵只有三十步,包衣阿哈们奋起余勇,将手中飞斧铁锤奋力掷出,明军阵前顿时溅起一阵血雨,前排长枪兵很多人被击中,闷哼倒地。
后排的长枪手填补上空位,各排旗队长大呼:
“虎!”
长枪兵也投出了一波飞斧铁锤,对面包衣阿哈齐齐倒下一片,长枪阵线已经推进到二十步,一丈七尺的竹枪高高竖起,如同闪闪发光的竹林。
“杀!”
长枪兵鼓点变得越来越急促,得益于浙兵平时严格训练,长枪兵们都保持着整齐的步伐,发出整齐的踏步声。
各营掌号笛手吹响唢呐,长枪兵开始加速前进,银色的鸭嘴枪头映着辽东清寒的阳光,宛如璀璨星河。
经过数轮打击,幸免于难的包衣阿哈们,各人手上终于有了像样的兵器铠甲。
他们手举盾牌,另一只手握着大刀长枪,双眼血红地往长枪兵冲来。
这些包衣阿哈对明军也颇为蔑视,以他们的经验,只要冲到近前,明军便会丢下兵器逃窜。
曹忠清拎着顺刀,背后的弓箭已经被他丢弃,他不准备在长枪兵攻击范围内用弓箭和明军作战。
他自持有几分武力,盯着远处长枪兵,一面用盾牌护住身子,一边试图接近用大刀砍长枪兵小腿。
那长枪兵却是毫不避让,一丈七尺的长枪如毒蛇般猛地飞出,越过曹忠清左手盾牌,斜斜刺向他的眼睛,曹忠清连忙低头躲闪,长枪刺中他身上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