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懂得大家都好,不独占大头,让商人也能有利润,生意一直做下去,财源滚滚来,这就是财聚人散。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谁又能做到呢。
如贾府是武勋立根。
子弟多少学一学拉弓射箭,军中之事才好,这又是谁不知道的理呢,连贾母也知道,还特意问过贾珍,结果那宁国府国公特意在府里留下的箭道校场,如今成为子弟们喝酒赌博的游乐场所。
所以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
现实是勋贵能忍的了一时,忍不了一世,往往大多会张开血盆大口独吞所有。
薛家之所以能维持到如今的规模,除了自家原来的底子厚,本是皇商,还沾了四大家同气连枝的便宜,倒不是比别的商人更会经商。
要单论经商的本事,多少商号远强于薛家,不也是连招牌都不见了。
现在出了个王信,因缘际会,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否则扬州的商人们宁愿白送一笔钱,也不愿意实际投资运营的。
只能说天下聪明人太多了,自己能看到的财路,别人早就看到。
薛岩忍不住得意。
这些个商人的确嗅觉灵敏,眼光长远,可又如何呢,会经商的拼不过关系,关系大的又不会经商,这方面能强过薛家的倒是没几家,所以薛家还得占大头。
商谈完了大致方向,张德辉有了底,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薛岩也有自己的事做,约见了新科进士陆仲恒,陆仲恒是扬州商人们背后的根脚,最后又到了林如海头上,还是一家人嘛,万事好商量。
薛蝌从头观到尾,跟在父亲身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