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必须要用中文发表论文,这既是对研究员的福利,也是对研究员的考验。
毕竟有些时候,学者说话喜欢中英文夹杂还真不一定是为了装逼,很可能是这些学术上的英文单词确实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词汇来对应。
但说到底,他孙权渡江,我关羽当然也能渡江。
英文能造学术词汇,中文自然也能造出同样精准的词汇。
无非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什么内在需求,所以造词相对滞后罢了。
但在浩然医疗从一开始,最擅长输出的东西,就不是技术,而是标准。
从唇裂修复的浩然标准开始,张子凡一直有意无意地在一些领域内,确立自己的标准。
同样的,虽然不要求全世界都讲中国话,但张子凡还是尽可能要求,中国人,以及吃中国的饭的人,要讲中国话。
况且,之所以科研领域中,尤其是生物医学领域中,英文新词特别多,主要还是学术和话语权的垄断。
以后浩然医疗能够批量生产新技术的话,谁翻译谁还不一定呢。
……
让邓聪将语言规范相关规定添加进实验室规章制度中后,张子凡开始与坎贝尔一起进行试验。
坎贝尔凑过头来,有些为难的说道:“张先生,我已经快五十岁了,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想要学习一门外语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中文更是举世公认难学的语言……”
“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