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陪送的嫁妆不少,夫君再争气,总不会一世清贫。且我这两日所见,大兴庄里连几岁孩童都读书识字,便是沈家几个长工家里的孩子也跟着一块在庄里读书,学塾就设在沈家。”
“长工家的孩子也跟着读书?”林三太太怔了怔:“沈家请的先生?”
“那倒不是,是庄里几个半大孩子为师,十多岁的教些简单的蒙学入门和算账识数,沈家娘子和清和外甥女文茵教相对复杂的经学诗词,清和说他们每逢旬休也给孩子们讲学,庄里六个人在州学读书,轮着讲学的。”
林三太太只觉得不可思议,想到家里查过的大兴庄的情况,终于明白为什么一群乡民会有这么多人考进州学。
她喃喃自语:“你说得不错,你祖父真的给你寻了一门好亲,这样的庄子,便是都是农户,假以时日又何愁不兴旺腾达。”
二房和四房往后怕是要悔青了肚肠。
林三太太至此是真放心了,招待了女儿女婿后又去了老太太那边一趟,后边老爷子老太太怎么敲打五房就不是她需操心的了。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林九娘回门,大兴庄这边作坊也热热闹闹筹备了起来,男人们去帮忙收拾,陈婆子婆媳同桑萝一起则在大兴庄开始招工。
陈大山几人也不耽误,昨夜里让许掌柜给紧急培训了一个多时辰,八人连夜商量了一番,今儿一早就找沈宁支了食宿车马钱,一组四人,收拾收拾带上样品一组向南一组向北找订单去了。
贡品两个字真的给大兴庄的这些产品加了很大的光环,加上产品本身的独有性,就按许掌柜说的,他们得把自己位置摆高些,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