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哥舒“希望。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吗”
庭渊道“有,心中的盼望、期望。来读书的孩子,他们带着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盼望,将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为百姓谋福祉的期望,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听了他的解释,哥舒道“说得好。”
这与其他的书院不同,没有任何阶级思想,免钱入学。
“少年强,则国强。”
庭渊早就将现代的汉语拼音和常用字编著成册,让大家可以快速提升自己识字的能力,做到快速扫盲。
其中也离不开哥舒的大力支持。
学院是他们一同承建的,他也希望能够从中选拔出不错的苗子,将来能够入朝为官,真正为百姓谋福祉,而非像现在这样,教育资源被贵族垄断。
他与庭渊虽是不同教育下的产物,但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期许,庭渊的理念与他不谋而合,这也是两人为什么能够成为好朋友。
庭渊决定承办学堂,广收学子,是因为发生在杏儿弟弟身上的事情。
她弟弟八岁还没启蒙,附近学堂根本不愿意收,杏儿带着弟弟去了多个学院,都被拒绝。
庭渊了解到学堂有不成文的规定,超过七岁未曾启蒙的学生,一律不收。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识字,家里穷拿不出钱,没学堂收,过了年纪即便是有钱了,学堂也不会招收,错过了读书的机会,就等于被判了死罪,这辈子都很难跨越阶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