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再过政府这一手了。”
许元胜说道。
“是,领袖。”张友德微微心里有些失落,也意味着他的作用性不大了。
“国债司,未来的任务还是很重要的。”
“随着中央银行的成立,民众多数把钱存入银行里,但利息不高,国债成为补足的一环。”
“我让你放慢国债券的认购,是针对广大民众。”
“你可以和银行那边谈一谈,看看开发一些新的经济方式,把国债放到具体事情上,比如修路,建桥,大的开发。”
“国债司,以后要成为补充市场经济,以及作为政府经济调控的一个手段。”
“我对你们是寄予厚望的。”
许元胜说道。
“是,领袖。”张友德恭敬起身道。
许元胜压了压手,目光看向一旁的商务司的陈辉红,后者此刻看上去满脸红润,有起初国债司的风光,现在的商务司无疑后来居上了。
“商务司做的不错。”
“你们提交的报道我看了。”
“从最初入股的工厂只有寥寥万家,现在你们商务司手里过的工厂和企业,超过百万家了,比预想的快的多啊。”
许元胜笑着道。
“是的领袖。”
“汇总到今日,一共一百二十万三千六百五十一家工厂和企业,在大胜这片市场肥沃的土地上,正在为大胜经济的腾飞而努力。”
“得益于领袖当初的提点。”
“现在我们商务司,每个月都会组织大型的见面会。”
“也从过去的同城,现在是跨区域,跨行业,分为纺织业,钢铁业,制造业等等多种行业,接下来我们开始组织对外拓展的企业和工厂,进行联合出手。”
“我们掌握的消息和资源。”
“在这些工厂和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之中,往往能够做到及时补缺补漏。”
“据统计,现在九成以上的工厂和企业,每日为我大胜贡献的税收,接近九千万元。”
“我坚信,年底的时候。”
“大胜的企业和工厂,日创造税收可过亿。”
商务司陈辉红坚定道。
一旁的张友德心底苦笑,日九千万元,按照兑换过去的银子,那就是九十万两银子。
一日九十万两的财政收入。
这在大胜民国改制之前的旧时代,当年南北未曾统一时,他隐约记得,当初的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