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兑换成万贯铜钱的银票相比,带来的震撼截然不通。
“错不了,大唐皇家钱庄的票据,还能有假?”阿牛将银票递了过去,“我打听过了,咱们还不是第一批呢。”
“像大唐钢铁学院、孔子书院他们,昨天经费就都到位了。看来新成立的教育部,手笔确实不小。”
金太接过那张轻飘飘的银票,却觉得指尖有些发烫。
他闯荡半生,深信一个道理,天底下没有白占的便宜。
“朝廷的钱,怕是不好拿吧?就没点附加的章程?”
他一个普通商人,怎么就轮到他来领朝廷的恩惠了?
这事透着蹊奇。
“章程自然是有的。教育部说得明白,这笔钱必须一文不差地用在兴建书院上。等到了年底,御史台会联合教育部派人下来核查账目和工程进度。”
“一旦查出有挪用的情况,所有款项都会被追回,说不定还得吃官司。”
教育部新立,规矩虽大,但未必能让得滴水不漏。
不过李想似乎对这个时代的人心颇有把握,就算那些勋贵世家,拿了钱也多半会老老实实地办事。
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一点私心,就断了大家日后申请经费的路,成为众矢之的。
“只有这个?”
“对,就这个。另外,我们每月要把营造的进度上报给教育部,他们随时可能派人来现场查看。”
阿牛觉得这些要求并不过分。
何况自家书院本就是王富贵亲自上门说动师父兴办的,而教育部的实际掌权人许敬宗,谁不知道他身上烙着燕王府的印记。
只要燕王李想的势头不减,这层关系就是最稳固的保障。
“好,王掌柜肯定是不会坑我们的。”
金太的疑虑尽去,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当机立断道:“阿牛,你立刻去建设局走一趟,问问他们能否尽快派人来承接营造。放眼整个长安城,他们的手艺最是顶尖,观狮山书院就是明证。”
“行,我马上去办。只是如今长安各处都在兴建书院,我担心建设局怕是已经分身乏术了。”
“那倒未必。”金太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盖房子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绝活。建设局的生意红火得扎眼,城里那些勋贵早就馋了。”
“你等着瞧吧,借这次的东风,他们很快就会自已拉起人马,下场分一杯羹了。”
这长安城的水面下,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