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道郑叔清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这等废话就不必再说了,不从夔州本地捞钱,如何能弥补亏空?显然只有这一个办法。本官想知道的是,如何将三十万贯的亏空补齐。”
他的耐心有限,时间也很有限!
“某见夔州风物,有诗一首曰: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使君,可在夔州开盐课,有白盐山,便不怕收不上来盐税。”
方重勇言之凿凿的说道。
白盐山在夔州城东,有这座盐井,还怕没有盐么?手里有盐,还怕搞不到钱么?
听到这话,郑叔清一愣,他完全没料到,方重勇居然连如此常识性的问题都不知道。
郑叔清无奈叹息道:“汝之才,只在于诗,莫要小觑天下人。岂不闻夔州小儿常言:白盐山上无盐巴?
夔州不仅没有盐山,甚至百姓吃盐还多半靠吴地(江南)输入。再说了,就算旁边的白盐山全是盐堆成的,盐税乃中枢之策,岂能由我等地方官吏自行决定?
就算要收,也轮不到我们来收啊!所谓神童,也就这点能耐么?”
郑叔清不怀好意的看着方重勇,深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病急乱投医了。
神童有很多种,看得出来方重勇作诗是一把好手,但会不会搞钱,还真要两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