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大型工厂周围都出现了几十上百、乃至更多的下游小作坊。日常合作,互相信任、逐步磨合。
工厂主们终于悟了。
把厂子里那些没多少技术含量、但却十分耗时的零件、生产环节外包出去,才是工厂未来发展的道路。
不需要自己养那么多的专业工人,却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巨大的订单。
灵活、方便、快捷。
分包模式,看似将利润分给了很多无关的人。
实际上账不是这样算的。
工厂增加固定工人,是件大事。一来多交税,二来各种配套措施固定成本都要跟着上涨。
开过厂的人都懂,短期暴涨的大订单很尴尬。
接吧,就得增加工人、厂房、工具的投资,说不定这个订单结束,就无事可做了。
不接吧,心疼,总觉得错过了一个亿。
……
自此,吴国的工业化开始一路狂奔。
大工厂——小作坊~
众星拱月的模式大放异彩。
工业部大臣杜仁对各地陡然暴增的产量颇感意外,亲自走访后写下了数千字的报告。
送至燕京。
李郁看完,哑然失笑。
这不就是二战之前,邻居的穷鬼帝国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