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铁轨成了新的拉动点,见市场前景如此之好,帝国的钢铁工业开启了新一轮产量扩张。
钢铁工业是工业革命的发动机。
一旦加速,全品类跟着加速。
……
帝国的军火工业迎来了长足的发展,火枪年产量高达 200多万支。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北美到中南半岛,吴国的“自由”牌火枪无处不在。
就连都柏林和贝尔法斯特也出现了这种武器。
各国使节对“过于泛滥的军火生意”表示了极大的忧虑。
但是吴皇坚持认为火枪和茶丝瓷都属于商品,帝国没有理由阻止商人们开展合法生意。
……
欧洲各国报纸上,吴国成了高频词语,褒扬的,批评的,抨击的,每天吵来吵去。
不过,
中下层对吴国观感却越发的好了。
根据《伦敦条约》条款:
吴国承诺将不低于年度贸易顺差的五分之一,用于购买相应王国的商品或者投资(工业、农业、教育、慈善)。
谁也没想到,吴国真的做到了。
以法兰克为例。
吴国对法兰克王国 1786年度的贸易顺差是 350万法郎。考虑到统计数据滞后,吴国驻巴黎使馆在 1787年秋季才开始兑现。
将 70万法郎直接消费于法兰克王国境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