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重视长江——伊洛瓦底江通道。
理由也很充分,绕开马六甲海峡!
帝国需要一条战略备份路线。
……
1787年.
帝国财政收入 6亿两白银,其中海关税、工商税是大头。非财政收入 3000万两,主要来自殖民地半殖民地。
同时,
帝国加大了对水利、交通的投入。
熟悉的模式:
帝国出钱——商人分段承揽——招募当地农夫。
实现了长江之水四面溢出注入无数池塘。
教育投入,最为明显。
境内初级学校的数量逐年增加,原先的一月扫盲班逐步被淘汰,改成了一年普及班,吴廷补贴一半的学费。
部分毕业生进入工商业,成为高素质学徒。
一小部分自愿报名参加北美殖民地计划,去殖民据点待满 5年,如果没死,回来就能成为最低阶的文官或者直属工矿的基层管理者。
……
总之,
在巨大的市场和宏大政策的双重刺激之下,帝国的油门长期踩死。
根据工业部不完全统计,境内至少有 15000台蒸汽机正在服役。
在李郁的授意下,获得爵位的民间巨商被批准进军除金融之外的一切行业,包括军工行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