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际,多为朔风,南风偶现,行踪无定、转瞬即逝,未见异状。
怎么看,这都不构成火烧北岸的条件。
所以,诸葛亮的目的似乎就只剩下这一个。
离间曹营众将。
蔡瑁,有投降刘备的动机和理由,但不是一开始就有。
至少,在刘巴联络他之前,他未必会有反水之心。
而如今,遣刘巴前来,以暗通蔡瑁,刘巴坦言相告,看似帮助了丞相,却又陷害蔡瑁之嫌。
但丞相是智慧的。
又或者说,自求医与华佗以来,丞相也确实稳重了许多。
他并没有选择弃用或者杀掉蔡瑁。
只是多加防备。
所以刘巴又拿出另一个证据,转而离间另一个水军大将,孙贲。
相对于蔡瑁,孙贲就显得很牵强了。
为何??
孙贲亲眷俱在江北,又与丞相有姻亲之故。
甚至可以这么说,有朝一日孙贲助丞相下荆州,并江东,以孙贲之功,必为安抚江东不二之选。
待天下一统,孙贲孙辅兄弟必招入京,若非三公便为九卿,封侯列爵不在话下。
实无必要为鲁肃一言,而作反复之姿。
然而,刘巴既然说了。
丞相亦不能置之不理,和蔡瑁相比,孙贲更掌水军机要大权。
大战之前,断不可冒险。
只能无奈暂转他职。
所以,思来想去,刘巴几番言谈,竟使丞相暗黜两名水军高官。
倒像是最有可疑之人了。
那么刘巴是假真降,真诈降么?
荀攸亦觉刘巴并非洁烈之人,诸葛亮似乎也不会冒这个险!
刘巴是真向往丞相,并非真诈降。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
刘巴从一开始被诸葛亮所利用了。
倘若刘巴未真降丞相,他自可以联系蔡瑁,诱其归降,以弱丞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