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在即,岂可因私而荒废公事?”
“哎,此类诸事,交付正方处置便好。人精力有限,安能诸事皆亲力为之?”
“可是主公……”
刘备伸手夺下了他手中的卷案,故意板起脸:“马上回家,车驾我都给你准备好了,未经我许,不许回来。”
诸葛亮苦笑:“主公啊,这些事情正方做不得。”
“那亦无妨,我亲自来做。”
“主公能做?”
刘备安坐于大案之前:“久居新野之时,亦常处理政务,你可不要瞧我不起?”
诸葛亮拱手谦道:“岂敢,岂敢!”
刘备呵呵一笑:“那就赶快回家,好好养好精神。回头咱们共去襄阳。”
诸葛亮只好拱手拜道:“亮,谢过主公。凡事不懂可询不疑。”
刘备摆摆手,自信笑道:“那小子纵然聪慧,然于理政诸务,我尚不至于向其求教。”
然后,亲送诸葛亮上车归家。
回到府堂,刘备自信满满的打开卷犊,不禁头大。
此皆关乎襄阳水文节气之事,各处地图手绘,极为详尽。
每日,自襄阳呈送之报告纷至沓来,诸葛亮皆逐一批阅批注。
有的画圈标点,有的涂抹勾掉。
刘备亦不禁诧异:“记这些事由所为何事?”
打开未曾翻阅的卷案,完全不知哪些该批注,哪些又不该批注。
沉默独坐良久,刘备终于放下书卷,长叹一口气:“不疑何在??”
……
诸葛亮归至府中,得见妻子。
黄月英正于府中阅读墨子,见诸葛亮不禁诧异:“今日怎回来得这么早?”
诸葛亮无奈叹气,凑到黄月英耳边轻言一句。
黄月英小脸一红,一咬嘴唇,拿着书卷轻砸在诸葛亮胸口。
几个侍女见状,皆捂嘴退避,颇为懂事。
黄月英见侍女尽数离去,不禁一嗔:“这哪有这样的主公?生怕麾属没有孩儿,竟屡屡劝谕敦促?”
即便嘴上埋怨着,然而谁都能明白,黄月英对诸葛亮的主公,心中满是感恩之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