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长叹道:“子敬,你说孤要是与曹操书信,若得送还二人,则愿与其联盟,共伐刘备,他会允否?”
看此情形,孙权似欲从鲁肃之口,得一可行之策。
因为,在孙权看来,曹操极其渴望与其联盟,他若以此为诺,曹操必然欣然而允。
然而,看似毋庸置疑的问题,鲁肃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
“设若曹操不允,又将若何?设若曹操宣称,孙氏子弟若来相投,必授以高官厚禄,封侯赐爵,又将若何?设若曹操承诺,凡江东之士归曹者,其宁舍与江东之盟,亦必保全此等投北义士,主公又将何以处之?”
孙权猛然一怔,冷汗直流。
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对曹操来说,自己的价值未必高过那些江东世家豪强。
不,也不是说自己的价值不够重要。
盖因己为江东之主,即便与曹操结盟,然瞬息万变,此盟亦难坚如磐石。
反观欲投曹操之众士,一旦归曹,皆可成其麾下尽忠效力之良将。
孙权幡然醒悟,语气也平静下来:“倘若我不追究,曹操亦许其高官厚禄,以此收买人心,又当如何?”
鲁肃颔首,回了一句:“那不是正常么?”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的确,无论荆州之士,还是江东之士,只要投北,必高官厚禄,封侯列爵。
这才是曹操理智状态下的常规操作。
前番娄圭之事,曹操不知多少次梦中愤醒,恨为诸葛亮所愚弄。
再给他一次机会,一定会善待投奔之士。
然而,这就有给了江东一些人某种信号。
投北之事,未尝不是一个出路。
但再冷静思来,事情本来就该如此嘛。
倘若现在孙权放开与北封境,必有大量士族投曹,拦都拦不住。
你看看张昭,再看看秦松。
他们为了自己的向曹之意恨不得让孙权把儿子送给曹操当质子。
孙贲孙辅之所以有这个机会,盖因近些日子江东与曹使来往密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6页 / 共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