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方才还争得面红耳赤的四房主考官几乎不约而同偃旗息鼓,学起了周烈三人,作老僧入定状。
不争了,不争了,争不过
一时间,至公堂内鸦雀无声。只听李岱长叹一声“江山代有才人出,若老夫年轻二十岁与之同场,惟有避让一头矣”
这一评价已是极高。
须知这位李阁老可不是普通进士,而是探花郎出身,连他都自承二十年前的自己不如谢拾,能让他避让一头的又是什么人
榜眼,抑或是状元
众人心思各异,却无有异议。
倒是有几位考官想起京城传言那位誉满京都的湖广解元治的便是易罢
再看脸上喜不自胜的周烈三人,他们暗自嘀咕唉,大好英才都便宜别人了。
副主考方允明却多想了一层他们这位总裁大人,所治本经似乎同样是易经
众人思索之际,李岱已经看完后面的考卷。先是经义,他本以为此人书义已是妙绝,没想到其经义竟是尤胜书义一筹,恍惚让人以为是治易半辈子的名儒大家;然后是第二场的论、判、诏、诰、表,这一看更是惊讶,直接将方才的印象推翻,仿佛名儒大家变成了积年老吏
至于最后一场的经史时务策
在身为阁老、理政经验丰富的李岱看来,其策略可谓是义、理、气兼具,唯一欠缺的大概就是治理政事的经验。其文倒不是毫无根据的书生之言,显然作者并非那等只知闭门死读书的迂腐书生,而是切实接触过地方之事,故而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