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拜读”,致知集亦顺理成章流入新的市场。
众所周知,致知集与普通文集不同,其中八成是正儿八经的诗词歌赋、经义策论,另外两成都是不受主流待见的杂学。
之所以比例差距如此之大,一来,千年来儒学正统的地位不容动摇,若是儒学正统内容与杂学内容五五开,包括谢拾在内,整个致知社都经不起众多读书人的攻讦;二来,李道之这种偏科怪才终究是少数,杂学相关论文能占有两成已经很是难得。
经过几年的潜移默化,襄平府与附近州县的读书人皆已习惯致知集与众不同的画风,而汀州府士人却是第一次接触。
他们的反应与襄平府读书人差不多。
古板的老学究以为此文集是精华与糟粕并存,混迹其中的所谓杂学论文简直离经叛道什么档次也配与圣贤文章并列
极少数偏科怪才则为之狂喜。
什么叫高山流水遇知音啊
致知集是吧通通买爆
致知社是吧十年社员不请自来
介于二者之间的大部分读书人则表示谁还没一点业余爱好呢虽然他们对杂学不感兴趣,但谢拾喜欢杂学也没毛病。况且对方年纪轻轻就中了解元,这还是分心研究杂学的结果,不分心岂不是更可怕
如此一想,许多人便庆幸不已。相对而言,自然也有人“恨铁不成钢”好好的读书苗子,不分心岂不是成就更高
无论如何,致知集算是在汀州府出名了。谢拾的光辉越是闪耀,自然就有越多的人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