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相较乡试首场,轮到第二场时,无论是考生还是负责搜检的官兵,速度都提升了许多,天未黑透,考生们便已经全部入场。
不用再花费时间打理号舍的谢拾得以舒舒服服一觉睡到次日正式开考,过于充足的睡眠让他精神抖擞,甚至活力稍有溢出,拿到考题的他下起笔来几乎不假思索。
论、诏、诰、表各一道,判五道,一共九篇公文。这就是本场考试的全部内容,考验的便是考生撰写公文的能力,往往要求“惟务直述,不尚文藻”。
这对谢拾而言毫无难度。相较首场,他连脑力都不曾调动太多,便轻轻松松写完了九篇公文。
第二场考完,考生们从贡院中走出时,神色明显比考完首场时放松得多。
倒不是每一名考生都掌握了高超的公文写作技巧,不过是大家早已习惯科举考试“只重首场”的潜规则,对后两场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一般而言,只要首场发挥出色,最后必然能中举,即便后面两场发挥不佳,顶多影响名次而已。
哪怕早在几年前江提学便纠正过这一风气,对各州各县学宫反复强调“三场并重”的原则,许多人依旧难以纠正习惯。
毕竟“三场并重”又不是第一次被人提及,而这么多年过去,依旧
是首场最重,可见根深蒂固的潜规则有多么难以打破
考完休息一夜,乡试第三场接踵而至。
这一场考经史时务策,考官出题以提问的方式,可能问历史上某项政策的得失优劣,可能问考生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看法,可能问大齐正在执行的政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