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其大知也与”
中庸这段出自孔子之口,称赞舜有大智慧的话语,想来没有哪个考生不明白。
而孔子对舜的夸赞中包含几个方面,一是舜喜欢咨询和访察众人的想法,即便十分浅显卑俗,二是他对人与人的诋毁之言隐匿不提,只宣扬其中好的见解,且听取建议后,往往能在极端之间选取适中的方案来治理百姓正因如此种种美德,孔子最后才感叹其德化如此,难怪被称之为“舜”
谥法有云“受禅成功曰舜,仁义盛明曰舜。”这个谥号无疑彰显其充沛道德。
值得注意的是,这道四书题考的是一整段,而不是其中某一句。因此,若是只围绕孔子称赞舜的某一美好品德落笔,未免想得浅了,破题果然是落在“大知”上
只是每个人下笔的切入点有所不同,谢拾选择的切入点是舜听取天下人之言的大智。
“不持一己之聪明,而以天下之聪明为聪明,故其聪明愈广。不持一己之智识,而以天下之智识为智识,故其智识愈大。舜之所以为大智者,以其不自用而取诸人也”*
谢拾发自肺腑感叹一声。
一幕幕画面在他脑海中浮现,先后跟随徐夫子和何训导学习中庸时二人对经义的讲解,自己做过的笔记与文章还有他与致知社众人整编致知集的场景。
天下义理无穷,而一人所知有限,真正的大智者,其智慧定取之于众生
谢拾不知不觉扬起唇角。
回过神来,锦绣文章已成
他搁下笔,将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