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的表态令姚九成大为动容。尽管所谓的文会并不存在,这份心意却真实不虚。
他起身,郑重道“你们哪里是为利所驱所驱者非利,乃义也我姚子高有你们二位好友,已远胜章行远众星捧月”
几人纷纷笑了起来。
“子高谬矣”谢拾笑过方道,“所驱者非利非义,只是子高当得如此而已。”
与“义利”无关,而是姚九成这个人值得。哪怕没有朋友之义,他也愿往。
姚九成一怔,豁然看向他。
“不过,说到励学文社。”谢拾却换了个话题,他接连发问,“莫非还有旁的文社文社很多吗要如何才能结社”
“多如繁星。”这个问题张宥就能回答,他颇有一种终于有机会为谢拾解惑的成就感,将过往所知倾囊而出,“大齐结社之风盛行,大小文社不知凡己,读书人但凡愿意都能自行结社,不拘人数多寡。”
“有棋社、画社、书社、诗社,还有特意琢磨时文制艺、砥砺举业的文社”张宥如数家珍,“结社者或因志同道合,或因同乡同门,泊阳文社就是其中之一。”
他知晓谢拾来自泊阳县,便拿成员皆是泊阳读书人的“泊阳文社”举了一个例子。
“而声名最响的是江南的「横渠文社」与「少陵诗社」,前者以“横渠四句”为宗旨,非举人不能得荐入社,结社至今五十年,出过两位阁老,其成员在朝在野;后者顾名思义,与社者大都一心研习杜少陵之诗,其中不乏声闻天下的名士宗师。”
消息灵通的姚九成补充道“据说何训导年轻时也曾加入「横渠文社」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