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部分仍然可以听出隐约透露的杀气与激愤。我想从广陵散成曲的故事,与嵇康在临死之前借此曲子表达的激愤之情,似乎都在暗合那首曲子神韵。
魏晋那些卓尔不群的文人,骨子里是在追寻战国时那些思想家透出的任侠。而时代变了,任侠不可能了,所以他们同样的个性张扬,却变成了超逸之风
读史记时,看战国时期那些思想者列传,时常想他们那是文人呀,策马千里,啸傲王侯,一个个雄放慷慨,简直是侠客,不像后来者文人或思想者如庙中泥胎雕塑呆板。
魏晋之士在任侠这种态度上继承了这一点,可惜他们生不逢时。轮到到他们到历史的舞台上唱主角的时候,他们的生命形态只能如嵇康演奏的广陵散,悲怆。
魏晋是个“后英雄时代”
此时,那些羽扇纶巾、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英雄,已经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三国风骨英雄已经俱往矣。在阮籍长叹之后没有多久的时间,整个中国陷入混乱,先是“八王之乱”接着“五胡乱华”、东晋十六国
魏晋的历史是一部苍凉无奈的史书,在它之后的时代中国369年没出现一位一统天下的人物。中国自古做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留下了一个369年的尴尬局面。
广陵散是个呼唤英雄的曲子,而英雄却无,所以只剩下悲凉的时代演绎。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这个颇有预言性的呼喊,把阮籍、嵇康等人孤立在历史的苍茫中,只留下他们纵横不羁飘逸的故事成为传奇,而那些沧桑与悲哀谁又知道呢?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