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互相调谐过”但是,他们的爱情毕竟是一场悲剧。有人说,是两人的性格最终决定了他们要分离的。很多书上把萧军的形象写的很正面,而端木蕻良的形象好像就不太光彩了。但是,我认为在三人的纠缠中恐怕不是一语能订的。无论什么样的说法,最终三个男人都没有满足萧红寻找的男女之间的温情的爱。
就后两者应该说还有一个余韵要说一下。萧军在垂暮之年重新注释了萧红书简,而从后来的文字中可以看到萧军对萧红的深深怀念。但是这种怀念有什么用呢,萧红早就葬身在碧水蓝天之外了。端木在萧红葬身香港后的十七年后才结婚,里面的原因也颇值得人玩味。
亲情与爱情的温暖萧红都没找到,那我们看看友情吧。提到友情我们不得不提鲁迅与二萧的关系。应该说鲁迅从某种意义上改写了二萧的命运,鲁迅的伯乐慧眼看中了二萧,使他们在上海文坛上站住了脚,继之把文学天地开拓的更为广阔。如果说,萧红在亲情和爱情上一路风尘,那么说鲁迅给予了她一些友情的关怀,这也让萧红深深的感动。在写鲁迅的那么多文章中,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是最好的,神韵俱佳。鲁迅的友情从某种程度温暖了萧红那颗苍凉的内心世界。可是,当我们读到许广平写的追忆萧红的文字中,又不禁为这种友情深深的打了一个折扣。许广平对萧红薄有微辞的指责中,我们看到了萧红令人更加心酸的一面,情感的挫折让她孤独无助。于是,寻求友情的宽慰,可是别人别不欢迎她,不冷不淡的招呼,薄词的指责。当时的萧红是否感觉到了呢?或许感觉到了,也或许没感觉到。如果感觉到了,还这样一如既往的去,只能说她内心的凄苦实在孤立无援。
友情在这里是多么的淡弱,所有的凄苦只能自己抗争,稍微利益的损害就能让友情崩溃。友情的那束微薄的光照不亮萧红内心苍黑的夜。对萧红和鲁迅的关系后来人有各种看法,如果那种看法稍有道理的话,许广平薄有微辞的指责也是值得玩味的。
萧红一生都在情感的饥饿状态,没有人比她更能体会那种来自物质和精神的饥饿了。怀着这种饥饿,她一路颠沛流离的寻找,可是饥饿始终伴随着她,统驭着她。值得我们回味的是,在萧红生命结束的最后两年她分别写了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