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在家里吃饭,只到春耕前才赶回来。
如此这般,到死的时候,给后代留下了三间大瓦房,二十亩地。
孙山的父亲继承了爷爷勤快努力,但日子却过得并不轻松,随着老皇帝驾崩,新皇帝上位,朝廷的赋税越来越多,徭役越来越重。
原先孙山的爷爷冬天的时候,还要去府城做工,现在冬天的时候,新来的县令只会征招徭役,开荒、修沟渠、修桥。
徭役是不管饭的,要自带干粮,要自带衣裳,被子,期间家人甚至不能探视,很是辛苦。
有的人服一场徭役往往回来就要大病一场,有的人服徭役甚至直接死在那里。
孙山的老爹,在一次服完徭役后,吃了一同村亲戚的“秀才酒”,知道当了秀才后,能免四十亩田的田赋,可以免家中3个男丁的徭役,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回来后,便拍了板子,便决定让孙山读书,就算读不出名堂,去府城做活,认识字,会算账,总比做农民要好。
六岁,孙山跋涉五里路去上郑家村老童生的私塾,一年要二两银子的束脩,要自己买笔墨纸砚,买纸贵,就找来石板,沾了水在石板上写,写完了用手巾擦干,就又可以写了。
十岁,郑夫子言说,继续在这个私塾读书会耽误他,于是介绍到了县中李秀才的私塾。
十二岁考中童生,进入县学读书。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十五岁考秀才没考过,白白耗费了将近20两的赶考费,住宿费,让孙山如坐针毡。
中农之家,并不算富裕,但孙山没有放弃,十八岁又考了一次,这回考上了,同年和老师李秀才的孙女儿成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