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提其他,就说哈工大校门口,那一排排上百米宽敞的圃,就足以震撼到亚历山德罗夫了。
毕竟冰城这座城市跟莫斯科差不多,都是处在高纬度地区。
即便是五月份,但想要看到那么多的圃,还是需要费很多资金的。
更何况,根据尼古拉夫他们来信介绍,即便是冬季,哈工大也好,其他科研机构也罢,门口永远都会摆放许多圃。
这说明人家这些机构,那是真的不缺钱。
否则的话,在大冬天的时间里,那些盆只要放在外面,那必然会遭受风雪摧残,很容易就凋零了。
甚至在大雪到来的时候,更是如此。
除了这些之外,哈工大校园内外的游览观光照片背景里,亚历山德罗夫也看到了很多高楼大厦。
这说明在哈工大周边,有不少高楼。
那么多高楼,也说明这边的经济发达。
而不仅仅只是报纸上面报道的文字,写字楼的说服力更强一些,更能说明哈工大有钱,冰城这座城市发展得非常好,吃穿肯定是不愁的。
在如此整体都是积极向上的环境当中,那么科研环境肯定也不会差。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动力。
这句话,亚历山德罗夫是非常认可的。
“希望能够尽快通过我的申请吧。”
相比较于亚历山德罗夫,远在莫斯科大学的数学研究生瓦伊,他现在也面临着一个重大人生抉择。
瓦伊出生于一九六六年,今年已经二十四岁,刚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