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我说了,无论外头的天如何变,都不是我一介妇人能够阻止的。怎么,外头的天乱得连先生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都无计可施了吗?”
\n
徐庶拿起乔玮抄写的诗句,这首《蓼莪》,写的是孝子感怀父母养育之恩,然而父母离世,抒发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
\n
“还以为夫人真的无欲无求、视死如归,看来也不过是强装镇定,心中还挂念着家中幼子吧!”
\n
乔玮垂眸一笑,“为母者,无不牵挂着自己的骨肉。先生至孝,应当是深有体会此情之苦吧,当初先生到处游历,将脑袋挂在腰带间肆意行侠,徐老夫人一定也如我这般,时时挂念、日日苦待,期盼有平安团圆之日。
\n
这几日我都在想,若我死在新野之地,不知道将来我的登儿读到此诗的时候,会不会潸然泪下,对我心中有怨。
\n
但我又深知,他是个至纯至孝的孩子,定不会责怪我。”
\n
徐庶心念微动,一股苦涩由心底蔓延至全身。
\n
他自幼丧父,孤儿寡母又被亲人所弃,母亲为了养活他,也曾舍弃过尊严、做过许多羞耻之事,惹得他年幼之时常被外人嘲笑。
\n
待他长大一些了,便以母亲为耻,独自外出游侠,见到了世间百态,人间残忍,总是令人身不由己,他也终于理解了母亲,原谅了母亲。
\n
他归家后跪求母亲原谅,才知道他的离开,给了母亲沉重的打击,几番郁郁下轻生,若非邻舍有义,他也早已成了《蓼莪》中人了。
\n
母子和好之后,母亲似乎真的完全忘却了当初自己的恶语相向和任性妄为,逢人总是夸赞自己至纯至孝。
\n
母亲之爱子,所以原谅、忘却,留在眼中的都是儿女的善意。
\n
徐庶看着眼前神色哀戚的妇人,仿佛从她的身上看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