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杨千总、大王、姚安、苗安四篇,其故事的主人公或发生地与洮河流域有关,土化兔故事的背景是“靖逆候张勇镇兰州时”除贾奉雉叙写平凉人的故事外,申生还描写了泾河之间申氏的故事。这与蒲松龄在毕际有家坐馆不无关系。
聊斋志异说到底,是一部文言小说集,属文学的范畴,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平凉历史上有无贾奉雉其人,有关崆峒山的细致描绘是否真实,对小说来讲,并不重要。贾奉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读书人的传奇故事。小说中故事地点、人物均为作者的道具,拿来说“事”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贾奉雉一文到底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深意呢?贾奉雉式的读书人的遭遇,在封建时代,可谓比比皆是,屡见不鲜。如若不信,请看作者蒲松龄之际遇。所不同的是蒲松龄才华出众,屡试不第,并未遁入深山求道,而是写下了书生贾奉雉的故事,饱含感情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蒲氏毕生之精神苦闷,诉诸笔端,其情真,其意切,成就了聊斋志异中抨击封建科举制度的代表作品。另一方面,真实地名的出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提高了平凉的知名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凉人该感谢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