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秦王(五)
一百五十里傥骆道,其路程长度,不足洛阳到长安的四分之一,乃是秦川蜀道中最近的一条。
不过又因这条道需要不断的翻山越岭,虽在中唐以后一度成为官道,川蜀的官员任免、回京述职,都多走此路,路上也曾经遍布亭帐馆舍,以备军旅之用,但在黄巢祸乱后,蜀中几代军阀刻意断毁了驿路以割据川蜀,是要用天然的险峻地势堵住关中的兵马南下。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条道可谓只用少量守军便能将之堵死,任天兵天将也难以从中突破。
正在南郑城中午休的蜀国中书侍郎周庠(ian)被下人急忙唤醒,称是皇帝王建召见。
周庠今岁已近六十,两鬓早已斑白,但精神很好,看起来并非传统的儒生。他年轻时名气便很大,王建早年还在任利州刺史时便将他引为了幕僚,待遇颇丰。
其后周庠也确实没有让王建失望,在王建独占成都,统一两川,建立蜀国的诸等大事上可谓出谋划策最多,现和蜀国宰相韦庄共领平章事,是为蜀国二相。
但韦庄年事已高,加之又在此次王建以举国之力伐岐一事上多次劝谏,王建便没有把他带到汉中来,只是携带了作为他大脑存在的周庠,而将韦庄留守在了成都掌后方政事。
周庠作为王建的首席谋臣,完全不亚于敬翔对于朱温的重要性,此刻随着行宫太监的匆忙传见,在路上便知晓了一桩让皇帝王建径直摔了午后茶点的坏消息。
北面行营主帅王宗侃在定霸都出现在凤翔战场后,第一时间就发了奏报给汉中,表明了退兵的请求,但信使前脚才抵达南郑,后脚又有一路军情快马赶到了城中行宫。
乃是梁朝弘农郡王、检校太尉杨师厚,有确凿消息表明,已为那位年轻的梁朝宋王萧砚生擒,关中佑国军、匡国军、感化军亦尽数被这萧砚所得。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