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者不用再交租,但需要交大约十分之一的产量作为税收。
这样老朱也能多收税了。
毕竟这些土地在世家大族手中作为民田,他就只能收二十甚至三十分之一的税。
现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
他收十分之一,佃户不用交租,他和佃户皆大欢喜。
当然,士绅们满腔悲愤。
他就这样把苏州府百分之八十的农田全都变成了重赋官田,只有百分之二十是民田,最终在苏州一个府收的税粮超过北方绝大多数省,而这种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平衡南北,在北方贫困地方一个省收两百万,而在最富的江南一个府收两百万。
他依然可以每年收三千多万石,甚至很满意的下旨说,这个数量的税收就足够维持朝廷,以后不用再多收了,而事实证明他说的没错,如果大明能始终维持这个级别的税收,就根本亡不了。但事实是到正德年间,税收就已经下降到可怜的一千八百万,而哪怕经过了张居正的改革,大明一年也仅仅恢复到两千五百万左右。
但张居正的改革的确是改革……
改革就是在不触动统治者利益的情况下,对已经无法维持的体系做出部分修正。
甚至还是向更有利于统治者的方向修正。
只不过更隐晦,更有欺骗性。
至于动统治者利益……
那就是另一个词了。
张居正的改革迅速增加了税收,但也仅仅是增加了点。
他甚至都恢复不了两百年前洪武朝的税收,更别提大明税收的巅峰永乐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