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征人,顺便挑些不错的熟田“划”成军田,辽西军就算安顿下来了。
至于百姓的想法?
再苦一苦百姓呗,贫民们千百年来都是苦过来的。
再说这支官军可是“很有礼貌”的,第一时间把一村之长叫出来,命其想办法贡献粮食和劳动力,就不劳官军亲自动手了。
这叫先礼后兵,省得闹起来不好看。
谁料这些百姓一听说要征粮、征人、征地就开始叫屈。
说什么辽中的气候比以往更冷,只能种植春小麦,不像辽南还能种植冬小麦,家家户户就收了一批土豆,刚够一家人混个肚圆。
若是按照常规缴纳赋税,也能应付,但官军张口就是“三饷”加耗,均瑶钱,贡料钱,足足要收走百姓手中大半的粮食。
鞑虏都被赶走了,居然还要征辽饷,是个人都想不明白这个道理。
退一万步说,只收粮食还能忍耐,可是还要征劳动力是怎么回事?
均瑶钱不就是免役的费用吗,收了钱还要征人,那这杂税不就白交了?
要知道春播的时间在即,没了劳动力,就意味着一家的春播都要受影响,到时候秋收之后靠什么熬过冬天?
于是两伙人发生了冲突。
尽管这些村民在农闲时接受了一些时日的军事训练,但终归不是披挂整齐的官军对手,很快被打垮组织。
官军眼见村民持械“抗税”登时就怒了,这帮泥腿子不知道从哪学会的“坏习惯”!
他们辽西官军打不过鞑子,还治不了你们这帮泥腿子?
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