逵在心中绷紧了一口气,自己能否稳住这一局,能否继续晋升,关键就在于如何应对这些地方势力的反应。如果能巧妙地运作,既能收取足够的资源,又能保持表面上的正义,那便是双赢的局面。
说完这些,郑鸿逵便带着自己的队伍继续向前推进。
此时,华安城内的情况早已不同以往。
自从李霄林和郑鸿逵离开华安,继续追击洪旭后,城内便由留守的部将赵正东负责指挥。在这些部将的安排下,华安的平民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然而在军事上却早已严阵以待。
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故,赵东派遣兵马在城内设下了多重防线,确保城内的安全。而更重要的是,城内的明军伙兵们也早已开始动手,准备充足的粮草和物资,这些粮草正是洪旭原本为自己留存的应急补给。
洪旭此前本打算固守华安、漳平等地,等待郑芝龙的援军前来救援。为了确保这些城市的防守,他准备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希望能够在城池被围困时为自己提供足够的支持。
然而,随着明军的进入,洪旭原本的计划瞬间崩塌,而他未曾烧毁的物资,也成了明军的补给来源。这些粮草和物资的补充,不仅让郑鸿逵的部队得以继续前行,甚至可以保证他们接下来的三四个月的后勤需求。
明军两万余人的主力军和郑鸿逵的两千余大军,以及沿途征发的民夫,足以依靠这些补给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维持战力。
此时,李霄林与郑鸿逵的主力已经进入漳东,准备继续向泉州发起进攻,而他们的目标是攻取福州。
张煌言为了防止两人孤军深入,担心在泉州腹地遭遇洪军伏击,因此命令他们暂时在两地交界处待命,派遣哨骑侦察周围的敌情,以确保安全。
李霄林对此非常满意,他一直认为,过于急于进攻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风险之中。既然有机会得到援军的支持,为何不先稳住局势,再作进一步的打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