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此同时,李霄林的部队也在加速行进。尽管他们已经成功赶走了洪旭的哨骑,但两军之间仍有一定的距离,李霄林的兵马尚未完全接近。
如果此时郑鸿逵的主力无法抵挡洪旭的攻势,整个局面将陷入极为不利的局面。
“若能拖延片刻,便能翻盘。”郑鸿逵额头上的冷汗悄然滑下。
郑鸿逵的家丁兵力素以精锐闻名,这些身经百战的战士不仅装备精良,而且早有准备。在接到军官们的命令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战斗之中。
此时,前锋的百余战兵已紧紧跟随其后,二者一合力,利用精准的箭矢齐射,迅速打断了洪旭部队原本气吞万里的进攻势头。
洪旭的伏兵尚未完全成型,缺乏铁甲护卫的民兵在箭雨的洗礼下纷纷倒下,惨叫声震耳欲聋。这些地方的民兵,刚开始时还抱有一线希望,显得有些士气。
但一旦遭遇反击,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当死伤数十人后,他们的阵脚开始松动,士气暴跌。如果不是洪旭亲自压阵,带着他的精锐“老本兵”紧随其后,这群缺乏作战经验的民兵恐怕早已溃败。
这一战再次证明了一个铁的事实——这种临时拉来的、缺乏训练的部队,根本无法在真正的战场上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敌军精锐的压制下,他们的虚弱和不堪一击暴露无遗。尽管这些民兵充当了洪旭军的“肉盾”,减轻了精锐士兵的损失,但他们根本无法支撑起整个战局的稳定。
洪旭深知,他的“老本兵”,虽说身经百战,装备精良,但并非万能。在面对郑鸿逵那支强大并且训练有素的部队时,老兵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和郑军对抗的过程中,洪军的阻击兵马渐渐感到疲惫,随着伤亡的增加和兵力的劣势,他们的战斗力逐步下降,局势开始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
最终,尽管双方进行激烈的对抗,洪军的阻击兵马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