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屏障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战略要地,水系发达,肥沃的土地和密集的人口,也使得这里成为了商贸繁荣的重镇。
漳州府不仅是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更是商贾往来的必经之地,沿海的众多良港和岛屿,更是商人往返的中转站和补给点。
然而,正是这片富饶的土地,也成了盗匪和海盗的滋生地。在这里,地方治安一度形同虚。盗匪横行,山贼海盗肆虐。
漳州的地方治理颇为困难,当地的宗族势力又深植民间,各地的高墙大寨和隐蔽的山寨成了人们自保的手段,官府多次试图整治,然而一直未能有效遏制盗匪的肆虐。
漳州的局势复杂,朝廷对于这里的治理亦显得力不从心,福建的动荡也加剧了局势的复杂性。
城中的不少人,尽管开始了反郑军的布局,但受限于郑鸿逵的掌控,他在朱慈烺发起攻势之前,尚不敢公然举旗。夜幕渐渐降临,韦显站在楼顶,望着漳州城的灯火,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俯瞰下方的街道和建筑群。
漳州城内的楼宇密集,街道宽阔繁华,偶尔可以看到一些富商或官员的府邸显得格外显眼。城市的中央,士兵们在街道上巡逻,保持着极高的戒备。那些商贩早已被盘问一番,被勒索一顿,匆匆离去。
随着夜色的深入,巡逻的士兵数量愈发增多,带着兵器的人影在街头巷尾不断穿梭。酒楼和客栈在这时早已关闭大门,街道上的喧嚣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气氛。
那些白日里鲜有出现的民夫,此时也纷纷涌向城外,前往山外挖掘沟壑,构筑防御工事。在这座城市里,黄家的势力虽然占据了南面的几个据点,但北方依旧被郑家的军队牢牢把控。
郑鸿逵心腹中的郑军总兵张胜,驻扎在漳州北面一带,从北面威胁着漳州的城防。
而东边的郑家人,则是一直忠于郑森,试图借助这股力量威胁漳州,确保漳州不被郑鸿逵的势力所侵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