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出兵,每一次作战,都不仅仅关乎眼前的胜败,而是关乎大清的存亡。
“不能贸然出击……”多尔衮在心里自语。
若是轻敌冒进,就算赢了这一战,也只会消耗大量的兵力,最终仍会陷入困境。
而若是败了,不仅仅是辽东的失守,他个人的政治地位,也将受到致命威胁。
他不禁想起了北方那片辽阔的土地,那里是他的一条后路,黑龙江流域的势力逐渐崛起,甚至已经有人通过关系在与他联系,暗中寻求合作。
尽管这是他最后的退路,除非绝对迫不得已,否则他不愿轻易启用这条路径。
他深知,退路一旦开启,就意味着大清将不得不面对更为复杂的局势,甚至有可能陷入更多的政治和军事困境。
但是现在的局势,也让他感到极度的压迫感,辽东,关外这片广袤的土地,若依靠现有的八旗兵,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他拥有的兵力并不算少,但想要完全控制这片土地,还是有很大的困难。退一万步讲,即使他能成功击败朱慈烺的大军,想要继续维持对辽东的控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多尔衮内心的不安愈加加重,压力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他深知,局势已经无可避免地逼近了决战的时刻,任何的犹豫和退缩都将带来无法承受的后果,他不能退,他也不敢退。
如果此时选择撤回,那不仅意味着会失去整个辽东,还意味着他和整个清朝的命运将随之崩塌。
在多尔衮的眼中,朱慈烺拥有一定的优势,且完全有能力在战术上压制清军,但即便如此,朱慈烺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
首先,朱慈烺的兵力不如他,而且他缺乏足够的战略后备力量,若是能够及时将战场引导至他预设的有利位置,朱慈烺的优势就会逐渐消退。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