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战场的局势显得异常复杂,清军的骑兵虽然失去了进攻的先机,但他们并未受到致命打击,如果给他们一些喘息的机会,重新整顿后,他们仍有可能重新发起反击。
而明军这边,随着两军之间的距离逐渐拉长,战场的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清军虽然出现了混乱,但依然有着一定的战斗力,如果明军不能及时把握住这一瞬间的优势,局势很可能再次逆转。
幸运的是,正当形势危急时,朱慈烺的骑兵大军终于成功渡河,迅速展开了反攻。
此时,朱慈烺并没有直接下令全面冲锋,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他的存在就是整个军队士气的象征。
朱慈烺心中早有打算,虽然他敢于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但他绝不会轻易冒险,冲锋陷阵。
如果他轻率地冲上前线,万一遭遇不测,那不仅仅是自己的个人损失,更会使整个国家的局势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
于是,朱慈烺谨慎地选择了站在指挥阵地的后方,指挥全军进攻。
朱慈烺的亲卫骑兵,如同利剑般迅速冲锋,张煌言亲自率领千余骑兵,紧随其后,迅速加入到冲击的行列。
随着明军骑兵的攻势愈加猛烈,原本就处于混乱状态的清军前锋,瞬间崩溃。
赛格的骑兵虽然一度突破了明军的防线,但在朱慈烺和张煌言精锐部队的围攻下,立即陷入了全面的困境。
这种战场上的反转并不意外。
赛格的清军虽然一度凭借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撕开了明军的防线,但他们在战斗中的阵型混乱,战斗力严重削弱。
相较之下,明军则展现出了严密的军纪和指挥体系,虽然人数劣势,但凭借着铁的纪律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