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身份,还是作为一名指挥官的责任,这一刻的选择都显得至关重要。
张煌言深知,如今他必须亲自出马,带领精锐骑兵一搏,不仅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兵力,更是为了保护整个辽东战局的胜利。
亲卫们迅速给他装好盔甲,张煌言没有丝毫迟疑,翻身上马,手持长剑,紧握缰绳,他眼神坚定。
他带领着身边的千名近卫骑兵,疾驰而出,目标明确——前往浮桥,突破清军重重包围,为战场打开缺口。
虽然身为文人的张煌言,早已熟知战场的残酷与复杂,数次亲自挂帅出征,也积累了不少指挥经验。
然而,这次的局势与往常大不相同,眼前的敌人实力强大,且战局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张煌言深知这一点,因此才做出了带队突围的果断决策。
回想起这场战役的起因,张煌言不禁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早在战役开始时,清军的实力远超明军的预期,尤其是清军的骑兵,堪称辽东战场上的一大杀器。
多尔衮率领的大军,拥有将近万精锐骑兵,而明军虽然也有强大的步兵支撑,但在面对如此庞大的骑兵时,无法取得压倒性优势。
当初,张煌言和朱慈烺就已经预料到,清军很可能会通过浮桥和两侧山脉展开攻击,因此做出了多次战术调整。
然而,由于过分依赖步兵和火炮的支援,加之对清军战力的低估,明军的步兵部队和辎重兵马被迫停留在了渡口,导致骑兵的机动性大大受限。
更为致命的是,在战斗的初期,明军没有及时增援骑兵部队,这使得清军的骑兵在前期的交锋中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打得明军措手不及。
“若是没有及时控制住局势,整个军队的战力都将遭到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