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各部之间存在着协调上的不畅,那明军就有足够的机会在短时间内阻滞住敌军的推进。
而这正是朱慈烺做出决定的时刻:他必须为自己和大营的主力争取更多的时间。
他指挥亲卫军拼死抵抗,奋力阻挡清军的前进,他深知这时的任务并非简单的防守,而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援兵争取一线生机。
无论如何,他不能让这股强悍的清军轻易突破,尤其是当清军的两翼开始形成包围圈的时候,朱慈烺的战略便愈发明确——一切的目的都是引导敌军深入,最终以逸待劳,趁机一举歼灭。
而此时,朱慈烺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撤退的事宜了,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眼前的敌军,更是全军的生死存亡。
他不再考虑是否能全身而退,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清军引入伏击圈。
他并不是缺乏撤退的能力,但此时的他,心中已有了更明确的决心:不退,绝不退!
朱慈烺目光如炬,死死盯着战场上逐渐逼近的清军,心中已有了成算。
此时,他周围的亲卫军和剩余的明军将士虽然伤亡惨重,但依然没有放弃,他们紧紧依托阵地,依靠着朱慈烺的旗帜和号令,逐步构建起新的防线。
朱慈烺知道,自己的退路早已被切断,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与将士们并肩作战,带领他们一起等待援军的到来。
而此时,已经完成包围部署的林昌峰和高杰,带领着明军的主力重新集结,逐渐逼近战场核心。
随着他们的到来,清军的压力愈加沉重,而朱慈烺正是依托这一时机,指挥亲卫军与普通战兵进行持续的抵抗。
他不仅仅是为了争取时间,更是要给清军造成最大程度的心理打击——让他们在追击的过程中,感受到极大的挫败感。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