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刘斌冷静地观察着战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敏锐地捕捉到局势转变的信号。
当他发现清军前锋逐渐稳住阵脚、重新形成组织时,迅速命令部队撤退。
军号声悠长而急促,在山间回响,传递出撤军的指令。
张小六听见号角声,立刻准备撤离。
然而,一个清军长枪兵已然锁定了他,挥枪猛刺而来。
张小六立刻举盾招架,挡住了对方凌厉的一击,随即侧身一用力,将那长枪兵带得失去平衡,身形向张小六方向倒来。
这一瞬间,站在后方的刘斌抓住机会,长枪如闪电般刺出,穿透了那名清兵的咽喉,顿时血涌如泉。
两人击退敌兵后,没有任何停留,迅速与其他负责掩护的老兵们汇合,在山路上边战边退。
随着清军逐渐恢复阵型,他们重新排成密集的军阵,层层推进,前方的刀盾手、长枪兵和弓箭手彼此呼应,将明军的反击空间压缩殆尽。
此刻,清军已经完成重新组织,整体推进如浪潮般无可阻挡,使明军的掩护队伍陷入步步后退的境地。
这支绿营兵果然是清军精锐,反应迅速,战斗力顽强,逐渐将那些来不及撤退的明军散兵逼入绝境。
部分明军士兵眼看撤退无望,毅然转身迎敌,打算拼死一搏。
但他们面对的是严密组织的清军阵列,即便有些明军士兵武艺高强,也难以在清军密不透风的阵中立足,仅仅片刻便被利刃割倒。
刘斌退至后方时,回望那些未能撤出的士兵,心中一阵悲愤。
然而当前形势严峻,他迅速稳住部队的撤退秩序,利用山丘地形设置掩护,并安排剩余的火枪手部署在山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