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依靠是的电报和传真,就连国际长途都没机会打。
\n
更何况,平时企业压根不能直接和外商联系,都是通过外贸部下属的外贸进出口公司。
\n
这是极其难得的一次面对面直接沟通的机会。
\n
沪城申大这边,这次的翻译小组依旧是由王萍老师带队。
\n
除了苏清苒宿舍四人,另外还加了一位外语系的女同学叫陈娟,共计六人。
\n
六个人去羊城的住宿和吃饭都是由组委会协调统一安排的。
\n
费用也由大会承担,不仅如此,二十天结束后还会有一笔不菲的报酬。
\n
但参展商这边的情况就不同了。
\n
因为今年是第一次引进轻工业产品,参展商的规模也比往年翻了翻。
\n
大会无力负担参展商的吃住问题,一律全靠自己解决。
\n
来参展的人一下子多了不少,但羊城的基础建设却没办法这么快地反应过来。
\n
展馆周边的招待所和宾馆本就紧张,现在更是统一管理,优先给千里迢迢前来观展的外宾。
\n
除此之外,还有负责接待外宾的翻译人员、主办方、展馆工作人员、保卫人员等等。
\n
这些都是能保证展会顺利召开的前提条件。
\n
至于参展商,就只能自己另外想办法了。
\n
周开诚得知这个消息后,早早地和省城那边取得了联系。
\n
通常情况,为了方便安排,一个省会组成一个团一起出发。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