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圣女大小姐的回答是过犹不及,接着,她详细的给出了解释。
如果以百分制计的话,目前悠奈会社的生产能力是60,但承接的单量已经来到了70快80的程度,在这个强度下,那就是机器前的工人把螺丝打冒烟了,那也跟不上节奏呀。
更别说还要再签单了。
60的生产力,去接120的生产订单,在时间卡的非常死的情况下,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可能性几乎为0。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放缓接单节奏呢?
在不差单子的情况下,优先保质,才能牢牢地拉住合作伙伴,促使他们从临时的合作伙伴,变成长期的合作伙伴。
且最关键的,前段时间的签单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带有一定讨好性质的签单潮。
假如照单全收,是有概率埋下定时炸弹的。
那与其把目光放在眼前的繁华上,不如把目光放的长远些,看看以后。
一个实体起家的会社,是需要按部就班的走的。
慢慢扩大生产,慢慢扩大生意圈,这样一步一步地来,才能稳当。
这和金融业完全不同,后者可以一步登天,但实体业做不到,需要积累、沉淀。
于是,在这个说法之下,渡边悠被说服了。
相较于悠奈会社这边的刻意放缓,渡边秋惠那边却是有意识地迎来了快步加速。
但也并非是那种一口气吃成个胖子的加速,而是在渡边家此前就有所积累的情况下的加速。
拿渡边秋惠的话来讲,一切都处于可控的范围内。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