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艺比她强啊,她有学问,我可以有钱!”
1977年,已经有风声说南方要被划做经济特区,大量要人。
基础工人,要。
业务精英,更要!
于是,王建国把女儿交给父母带,自己停薪留职,转头南下做生意赚外汇券去了。
那段时间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这对夫妻肯定要离,邻居们连孩子应该判给谁,家产应该怎么分都已经替他们安排好了。
没想到毕业的郑月珍没有跟王建国离婚,而是回来了,分配进了工厂。
本来按她的级别,最多只能分到一个单室套,但是,由于她是插队后才读的大学,读书的那几年也算工龄,那可是1977年的研究生,硬是给她拿到了三室一厅的分房资格,其他待遇也是原地起飞。
南下的王建国虽然没有成为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不过凭着他扎实过硬的电工技术和肯钻研的精神,到底还是赚到了不少钱。
他回到绿藤市,买下了一间门面房,做起了家电维修生意,现在已经有三个店面,厂里还经常有搞不定的技术难题,负责攻关的同事还得拎着礼物上门求他帮忙。
王雪娇只知道自己有两个在远方的父母,会给她寄好吃的,她天天被打扮得像个小公主,想要什么都能得到。
从小到大,班上同学想买个零食吃都得绞尽脑汁,王雪娇想要的衣服鞋子,自己就能当场买下,1983年就拥有了一架钢琴,开始了一边哭一边练琴的人生。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女儿不认你们”,只有好几个邻居的孩子在父母骂他们不如别人家孩子的时候,跟父母顶嘴说“就知道拿我跟人家比,你们怎么不跟王雪娇的爸妈比!”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王雪娇的脾气也难免骄纵自我了一些,所以才会在分配工作的时代,说不想上班就不想上班,父母对于在她成长中的失位多少有些愧疚,所以才会帮她想办法调动,而不是给她一巴掌让她清醒一点。
王雪娇无奈地按着太阳穴:家里的条件明明不差,为什么还要为了省下十几块,就想着拿宽胶带先糊弄几天。
仔细一想,大概是因为他们这钱也是一点一点赚来的,不像倒卖紧俏物资或是炒股那样轻巧,眼睛一眨,一百变一万。
钱来的容易,才能毫不在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