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甚至随着大汉产业链的外移,海东公国作为印度洋沿线,乃至东非沿线的重要国家,直接就拿到了一大批造船工业的技术和产业转移,虽然大多数都是民用,但确确实实的为海东公国的经济增加了巨大的助力,就好像汽车加油一样。
甚至按照最新的消息,汉国还将一部分驱逐舰的军用订单给了海东公国最大的望海造船厂,总价值超过五千万华元。
这笔订单对于海东公国来说,无疑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尤其是对于海东公国的军事工业来说,不亚于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而这其实也是大汉帝国产业战略中的一部分,不光是海东公国拿到了好处,类似韩国的万峰机械,就拿到了高达一亿华元的战车履带订单。
乃至赵国的海湖军工,同样拿到了高达三十万支的最新四十五年式半自动步枪的订单,而且更好玩的是,按照汉国的要求,这批步枪造出来的时候,就存放在赵国,而不是运回汉国本土。
而齐国也拿到了一批飞机机翼订单以及部分航空零配件订单,至于说齐国有没有航空工业,不要紧,大汉帝国有,只要定金给到位,就有人愿意来建厂。
至于你问大汉为什么要这么吃力不讨好的干这些资助藩国的傻事,那就要追溯到四十四年底的一次内阁经济会议。
这个会议的主题就是“全球一体化”,所谓全球一体化,指的不是真的全球,而是大汉帝国主导的半球化,只不过为了好听,改成了全球化,但就像齐成栋所说:
“没准我们以后可以实现真的全球化,只不过我是看不到了——”
在这套体系内,所有汉国规则下的国家,都是大汉产业链的一部分,为了保证不会产业空心化,汉国会有意的让他们拿到的工业形成错位,但又处于相互竞争的态势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