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之后,就连当时的晋王刘玄都准备把这个名字否决,直到西京方面的一份密电,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
其中那句“中东无主,杂胡横行,正需汉家之天教化”,更是被后世的史学家奉为经典。
而也正是在这种支持下,巴格达城,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正式改名为“应天”。
改名当天,还起了很大的冲突,甚至还造成了比卫城更大的规模的叛乱,晋国史书记载:
“贼兵十数万,晋军万余,幼发拉底河岸,四时而破,贼军溃散,流与乡野——”
短短的一句话,却将当时真实的惨烈情况掩盖!!
真实情况是,当天凌晨四点,借着照明弹,晋军发起了一场教科书般的装甲穿插,仅仅一个小时不到,就打散这支号称了三十万,实际只有十四万的各部族联军。
当时的场面甚至用荒诞来形容,一辆晋军装甲车就敢追击数百名当地的部落士兵,甚至还敢抵近射击.
而那些在拂晓中打的士气全无的伊拉克人,就像是落败的鸟群,看到戴着钢盔,穿着沙漠色军装的晋军就跑,很多人被俘虏的时候,甚至步枪的保险都没有打开。
用当时指挥的晋军陆军司令何作仪后来回忆:
“这绝对是一场我这辈子指挥的,最轻松的战争,伊拉克人就像是草原上的羊群,看起来数量多,但却被十几只狼的狼群,赶的到处都是,狼和羊,文明与原始,就算这帮家伙从英国人那里弄到了枪炮,但最终的结局是不会变的,战争已经过了单靠给点轻武器,就能够胜利的时代了!!”
而在这场风波过后,不仅仅改名顺利进行,当地推行一年受到阻力的国语普及也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以至于当时站在晋王宫的刘玄感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