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所以就像许文海当初所说的“因地制宜”,不能一味的按照标准来,但也不能脱离标准。
而在这其中,就需要整合整个行业的用电量,比如说该行业平均用电标准手一万度,你这个月用了一万五,肯定是算超出标准,那好,我们就按一万超出的部分计算。
只不过考虑到市场订单的变换,所以在基础标准上又上浮了百分之二十,也就说假设行业平均用电是一万,那好,再增加百分之二十,也就是两千的额度,超出的部分再按照阶梯标准收费。
甚至考虑到某个行业爆发,伙食生意暂时红火的几个月,在阶梯收费上也设置了百分之十五的上限。
虽然这依旧被人诟病为“留后门”,但也比原来那种用一百度和一万度是一个收费标准要强,不管怎么说,前进即进步,停留则退步的道理,还是不会变的。
其中对于居民消费电,按照月度五百作为阶梯,五百以内,按照原来的价格收费,超出则按百分之五的比例累计,超出一千则增加百分之,再这之后则是三千,五千,每个阶段增加百分之五,一直到百分之五十封顶。
至于居民用电又分为城市和乡村用电,城市则按照原有的标准进行,乡村地区可以扩大到千度标准,再进行收费。
这主要是考虑当乡村地区的用电环境,以及电力在运输过程的损耗,乃至更大房子,更多家庭单位人口的消耗。
虽然这项草案被很多人斥责为“以城补乡”,是一种赤裸裸的挖城市的肉,补乡村的疮。
甚至当初制定的时候,就遭到了一大票人反对,但还是许文海的那句话:
“我们不能进入了工业化,完成了城市化,就忘记我们从哪里来的,如果这点都不明白,那简直连人都算不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