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投入这么多钱,却换不来一点回报。
最后的结果就是江户造船解体了,只不过解体归解体,最核心的部分还是保留了下来,这个部分,就是如今大阪海航的前身,大阪造船。
之所以后来改名成海航,而不是沿用造船厂这个一看就懂的名字,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日本造船业,如果单纯只靠造船,实际是很难养活自己的。
所以当时的日本造船业,是掀起过一阵海运浪潮的,而已经更名为大坂海航的大阪造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经过小二十年的发展,如今的大阪海航,已经基本拿下了整个日本航运业务中的四成,甚至就连就近朝鲜王国的海运业务都抢到了不少。
依靠海运业务带来的巨额资金,再加上日本王国当局大力的支持,整个日本海航于十年前重启了当年未曾完成的军工计划。
而这次有过一次惨痛失败经验的大阪海航管理层,在这次的研发建造过程中,没有一味的追求建造所谓的“战列舰”“重巡洋舰”。
而是很聪明的选择购买一艘汉国已经退役的铁甲舰,开始了铁甲舰的研制工作,而非很多人想象中的那种一上来就要造巡洋舰的架势。
在经过长达三年的研究,通过一步一个脚印这种“测绘研究”的迹象方法,硬生生搞出了全日本第一艘铁甲舰“富士号”。
而在完成富士号之后,整个大阪海航又立马投入到了对后续舰型的研制工作。
在随后的几年内,又先后完成了扫雷舰,驱逐舰,轻巡洋舰的建造工作,研发建造的速度,基本处于一年一个台阶的状态。
这背后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日本工业的整体进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